金明立:让我们一起走进《阴符经》众妙之门

来源: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道长、以及在座的全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陕西西安临潼骊山老母殿的金明立。

在十九大胜利闭幕的大喜之日,首届西北道教论坛又在此隆重召开。主办方让我来发言,既惶恐又倍感荣幸,此刻,我只有用一颗感恩之心,祈求骊山老母殿所供奉的主神骊山老母(女娲)保佑大家幸福吉祥!

提到西北道教,不能不讲终南山道教,讲终南道教,又不得不讲骊山,骊山是著名的终南山支脉,古往今来,在骊山上发生过许多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她的传奇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幽王点狼烟,明皇洒悲泪,蒋公卧寒石,太上现朝元,都是这璀璨文化星海中的颗颗明珠。其中,最为传奇的当数骊山老母传授《阴符经》与其智慧。

根据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明万历《临潼县志》记载:“老母殿在临潼城南骊山第二峰,按《授经纪》记载:李筌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其本糜烂,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神状神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曰:此《阴符》经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少年从何得之?筌稽首具告所得。母曰:真吾弟子也。坐石与筌说《阴符》之义。日已晡,曰:吾有麦饭。袖中出一瓢,令谷中取水。水既满,瓢重,力不能举而沉,及还,母不见,但留麦饭数升。筌食之气血不衰,专注求道研经。以老母所授,著述了《阴符》……。”李筌所著的《阴符经》现收录于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道藏》第2册第21736至21745页。

明万历《临潼县志》中记载的这通《授经纪》全名为《骊山老母授经碑》,现镶嵌于老母宫内三霄殿北墙之中,是李筌得骊山老母指点迷津之后,在老母殿研经修道时期,于唐代宗广德癸卯年镌刻的,《授经碑》详细记述了骊山老母向李筌传道授经的全部经过。而这位老太太更是非同凡响,她就是赫赫有名的骊山老母——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女娲尊神。

有了这样的因缘,骊山老母殿自然成为传播《黄帝阴符经》的重要道场,作为守护道场香火的我在此和天下同道一起研究和分享《阴符经》的来源与智慧是理所当然的。

按骊山老母(女娲)所说,《阴符经》是天界的秘藏,道门圣者的基本经典。用它治理国家,则天下大治;用它修身炼性,则能得道成仙。它不仅是权衡时机、克敌制胜的兵书,还是圣人论天布道的要典。轩辕黄帝任贤能、灭强寇正是借用了《阴符经》中的布政和用兵之道。而黄帝因受助于女娲娘娘所赐的《天机经》而战胜蚩尤也使得《阴符经》广为人知。

现存《阴符经》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北魏真君寇谦之“藏诸名山”,由李筌在虎口岩所得,这个版本的《阴符经》内容是325个字,另一种是唐代书法家诸遂良大字版本,内容是447个字。相比之下,诸遂良的版本比李筌版本在第一章上多了“天发杀机,移星移宿”这8个字和第三章后面的114字。

李筌所得版本的《阴符经》是北魏天师寇谦之“藏诸名山”的,寇谦之藏书的源头,是天师张道陵所创立的天师道。张道陵是张良的九世孙,张良的师傅是黄石公,黄石公是道祖老子思想传承人之一,老子思想又是承接轩辕黄帝,轩辕黄帝所撰的《阴符经》又是骊山老母(女娲)所传,所以作为张道陵天师的后学寇谦之,他所藏的《阴符经》,应该就是是骊山老母(女娲)所传无疑的。

上篇的“神仙抱一演道章”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中篇的“富国安民演法章”是,天生杀机,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的“强兵战胜演术章”是,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按照李筌版本《阴符经》原文三个部分的先后顺序,我的现代语翻译结果如下: 

第一,关于《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的今译:观察与探究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进而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够自主地运用这些规律,融入到“道”的自由王国里去做人做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其它办法。天地间明明白白的存在着“五行”相克相生的规律,只有认识并懂得利用、人类社会才能够正常的繁衍昌盛。这“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与人的身心息息相关照,掌握了这“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把它运用到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中去。人的手指就好像是一个小的宇宙,五脏六腑的千万种变化都可以在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表现出来。每个人先天所具有的一些本能反应,是每人都有的;每个人的心灵,是这个人的品格和表达情感的核心所在。研究和掌握天道自然运行规律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和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天地间发生毁灭性的自然灾难之前,龙与蛇就会逃离它们赖以生存的穴居之地。由人类社会自导自演的灾难,就会产生天翻地覆的毁灭性的可怕结果。当天灾人祸并起之时,必是否极泰来之前兆,圣人合天时地利,大显德威,就会奠定新的治理开端。人的性情有的灵巧、有的笨拙。在实际需要的时候,就会把原有的性格掩藏起来。人身上有九个招邪致祸的孔窍,最主要的是眼、耳、口这三个关键部位,在适当的时候使它能动则动,能静则静。 从木头中提取的火种,一旦蔓延开来就会烧毁木头而成为“祸”害,“祸”害产生以后,只有水才能够克制它;奸臣产生于朝廷之中,奸臣一旦兴风作浪就会祸及国家政权。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这就是圣人。

第二,关于《中篇·富国安民演法章》的今译:自然界发生的生生死死现象,是自然界固有的运行规律。自然产生的四季更替、阳光雨露等生长、生存的适应条件被万物利用了。万物生长产生的果实又被人类利用或享受;如果利用过度,人类就会在不知不觉被万物(自然)毁灭。(假若)天地、人类和万物能够和谐相处,这三方面就会相安无事。所以说:饮食有规,起居有常,人身上四肢百骸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适合的时机开始行动,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就会平安顺利。有智慧的人,懂得并运用这个神奇规律之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结果,而没有智慧的人,因为不了解它之所以神奇的原因,所以就感觉很是神奇。日月的运行有着它固定的规律,大小事物都有着固有的长短高底,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就显现出来了,就好像天地神灵(在暗中)帮助一样。 “天、地、人” 这种相互窃取利益的关键契机,天下(常人)没有谁能看见、能知晓。 道德高尚的(有智慧)人学会这个规律之后,不仅用于强健身体,而且会将其运用于治理上,使自然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凡夫俗子因欲壑难填,学了反而会重利轻生,以致为自己和社会招来祸殃。

第三,关于《下篇·强兵战胜演术章》的今译:失明的人耳朵聪慧,耳聋的人视觉灵敏。堵塞产生某种利益的根源,就能够产生用力十倍的功效;再用上三倍的功力,就能够产生万倍的效果。心思由于外物地影响而产生,又由外物过度地干扰而导致死亡,关键在于人的一双眼睛。大自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恩情,实际上却有着滋养万物的大恩情。比如,万物都是在迅猛的雷声和急烈的风雨中伴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而蠢蠢然(慢慢)地经历着它们的生命历程。贪求外在声色犬马达到了极致的人,性情就会变得愚昧起来;心性清静到了极端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苍天是最没有私心的,作用却显得最为公正。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驾驭身边空气的承载力。艰苦环境是成熟与成功的基本条件,舒适安逸是懦弱和无能的根源。恩爱源自于过去的过度祸害,祸害来源于过去的过分恩爱。愚蠢的人认为自然中的天文地理是神圣的,我却以为万物依照季节生长变化是明智的选择。

《阴符经》是一部文字简练、词义非凡的哲理诗。全文以“阴符”二字贯穿着上中下三章。上篇陈说神仙抱一之道,中篇陈述富国安民之法,下篇论述强兵战胜之术,道教历来追求“长生久视”故道教人士对《阴符》的诠释,则多以修身、齐家和养生观点来探究其底蕴。

要想融会《阴符经》要义,必须明白以下七个关键词: 

第一,关于经目中“阴符”二字的含义。对此,古人解读很多,这里,我选用李筌的解读:“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从李筌解释中可知,“阴”,便是肉眼看不到的、隐藏着的。通过对《阴符经》的深入理解,即可明白,隐藏的是表面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这在《阴符经》的原文里,有着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比如“禽之制在气”禽鸟之所以能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在于它能够控制和驾驭身边上升的气流。这句话背后所引申的含义,则是一切现象的发生就像“禽鸟飞翔”一样,我们很容易看到、听到,但表面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前因后果,却像那被禽鸟驾驭、推动禽鸟飞翔的气流一样是无形的。故,“阴”就是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但它却包含着事物的自然运行规律。这说明“阴”暗含了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内容,是相对于看得见的物质而言的。《阴符经》里的“符”,并不是电影《捉妖记》里为了给小妖王上锁,贴的那种暗含各种咒语的“符”,而是契合的意思。也就是表面现象与背后的规律相契合。

第二,关于“神仙抱一演道章”中的“神仙”二字的寓意。很多人将它理解为那些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万千,全知全能的“神仙”,这种理解犹如管中窥豹并不全面。中国文化中的神,不同于西方外来宗教的神,我们看到西方的一些神,那基本都是万能的,是外在于人间的。而中国文化,特别是道教的神,它必须是人间的至圣至显,才能够被后人奉为神。比如药王神,就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唐代孙思邈。骊山老母“神”的原形,是上古母系社会,带领她的人民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的英雄女娲。还有那些将“忠义”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关公等,等等等等。这些圣人,都被称之“神仙”。往小里说,你所处的行业里那些出类拔萃顶尖人物,就是《阴符经》所谓的“神仙”。按照这个思路,中篇的“治国安民之法章”和下篇的“强兵战胜演术章”中的“法”和“术”都是指“道”的,也就是治国之道和用兵之道。

第三,如何“观天道”、“执天行”?《阴符经》文辞艰涩难懂,如果像刷微博那样流星般浏览经文,根本就不能深入理解。所以,需要深入细致的去研读、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去理解。在精读的同时,我们不能光从表面文字上去分析理解,而是要融入时代思想来阐明和认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找找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故《阴符经》开篇就直奔主题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自古及今,对于“观天道”、“执天行”的理解基本没有异议,而关键在于“如何观”、“如何执”上。一般而言,“观”是看的意思,但只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要深入研究才能发现自然之道或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进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来做人做事,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庄子·至乐》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只鸬鹚从河里逮住了一条鱼,鱼说:“你如果真的饿了,我甘心宁愿让你吃我。可你辛苦了半天,结果自己只能吃一小部分,大部分却都被你的主人拿走了。而你的主人在你捉鱼时怕你多吃,还用铁丝勒住你的喉咙,太残忍了!”鸬鹚听了,毫不动心地说:“我不会上你的当!虽然我现在捉的鱼多,吃的很少,但到冬天,江河封冻,我捉不到鱼时主人却照样饲养我,我才不至于饿死!”这便是鸬鹚在“观天道”的智慧中学会了“执天行”,懂得了感恩,并知道冬天里的故事而不被诱惑。

第四,《阴符经》用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盗”字。“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由于《阴符经》用字奇特,故,这里的“盗”并非是强盗,而是相互利用的意思。《列子》上有个故事,说是齐国的国氏很富有,宋国的向氏很贫穷。向氏向国氏请教发财的窍门。国氏说:“我原来并不富裕,自从开始偷盗,一年就够用了,两年就充足了,三年就大丰盛了。”向氏听了很高兴,心想,原来偷盗就能发财呀!回去之后就跳墙凿屋,大干偷盗之事,不久被抓,判刑入监。刑满释放之后,就来指责国氏,国氏说:“你偷盗了吗?”向氏愤怒地说了经过。国氏说:“哎呀!你把偷盗搞错了啊!我盗取的是四季更替,风雨润泽的条件来耕种五谷,建筑房屋,我从陆地盗取禽兽,从水中盗取鱼鳖。它们虽然都是自然生成的,但我偷盗有度,所以没有灾祸。而你却去偷盗他人的东西,你怨谁?”向氏如梦方醒。由此可见,《阴符经》之所以要用“盗”字来替代相互利用,意在警示人们,不要轻视自然万物给予人类的生活之必须,而是要心怀感恩,人类与自然才能更加和谐。这便是“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相反,如果攫取过度,贪得无厌,必然会遭到报应。

第五,《阴符经》为什么要用“五贼”比喻“五行”?《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贼”,指的是偷东西的人。贼偷东西,一般都是在暗中行事。“五贼”又是什么?李筌说:“五贼者,五行之气也。则金、木、水、火、土焉,此五贼之义。”既然“五贼”是“五行”,《阴符经》为什么要另立“范畴”将“五行”称为“五贼”呢?这是因为用“贼”来取代“行”是为了更加突出“五行”相生相克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生”是指暗中自然而然的生成;“克” 是指在暗中无声无息地战胜对方。我们只有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掌握在心目中,然后,再将其运用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明白人的身体、甚至是一个小手指头,就是一个小的宇宙,人身上的万千种变化,可以通过人的身体表现出来。我们便可以从我们的手指头、手指甲上,身体某一部位的特别表象,来判断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绝利一源”的妙用。《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这是在讲用兵。其实不然。正是因为“瞽者”的眼睛失明了,才会全心全意地用耳朵来听,时间一长,耳朵就非常灵敏;“聋者”因为耳朵聋了,才会聚精会神用眼睛来看事物,久而久之,眼睛就非常明亮。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拜他为师。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另一个学生表面上认真地课,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他就联想到要吃天鹅肉……。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一个从容不迫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弈秋见状,就对棋艺差的学生说:“你们两个人一起听我讲课,他能专心致志,而你呢?心不在焉”。由此可见,若能专心致志于所从事的学业或事业,就能产生胜于雄师十倍的功效,这即是“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假若,再能能够排除所有的干扰,心无旁骛地反复研读学习,就能收到胜于雄师万倍的效果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我们常说,把一个简单的事反复地研究和学习,就成了人们常说的‘专家’。这就是“三反昼夜,用师万倍”的意义所在。

第七,“生死”之根的妙用。《经》说:“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这里的“生者”,如果仅从字义理解,就很容易理解为:每个物体的生长存活源自于其他物体的死亡,每个物体的死亡源自于其他物体的生存原因。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这里的“生者”是指从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和成长与成熟的基本生存能力,也即是在压力之下产生的动力。“死者”是指在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退化的懦弱无能表现。故,成功的关键是在艰苦磨练中得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纵容娇惯和享受过度。这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相通的。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以为这就是大功告成。所以就放弃了当初艰苦奋斗的精神,天天享受着在‘过年’的生活。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们也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和温水中坐以待毙的青蛙是何其相似。这就是“生者,死之根”。

以上七则。都反映了《阴符经》之自然万物的客观运行规律,无论那一条都是发人深思。这样看来,《阴符经》并不那么神秘,它是一本教人们怎样面对这个世界的书,暗含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普通。但我们想象一下,在生产力极端低下、鬼神巫术为主流的古代早期社会,《阴符经》作者与道祖老子,就像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社会一样,大胆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提出这样的思想理论,对当时的人而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认识和掌握了以上这些关键字句之后,现在就来探索探索怎样主动掌握《阴符经》智慧。 

第一,遵循《阴符经》“上篇”上说的三点去做:首先是“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的性情有的灵巧、有的笨拙。但在实际需要的时候,就要把原有的性格掩藏起来。怎么掩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一种“伏藏”智慧。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我们行走在山路上,有时候会发现各种小虫子面临危险时,用“蜷缩”等方式自我保护,这正是“伏藏”智慧的体现。

其次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身上有九个可能招邪致祸的孔窍,最主要的是眼、耳、口这三个方面,适当的时候使它能动则动,能静则静。我老家有个婆婆与媳妇关系不好,逢人便抱怨媳妇的不是,媳妇也是对婆婆很有意见,后来婆婆自杀了。倘若婆婆和媳妇互相多一点包容,那么“祸从口出”的悲剧就可以避免。“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如果能使三窍始终保持沉静而且使用适度,也就是该使用的时候就让它行动起来,该静止的时候就让它停止不用,便可养气、安神、保精,带来吉祥和平安。道教所谓的“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要始终保持心态安静平和的状态。这就是道祖老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合理控制可能引起是非的眼、耳、口等九窍之邪,一辈子都不会有烦恼的事情。作为一个人,杜绝贪腐之心,杜绝过分享受,让自己活得自然一些、潇洒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少管一点,烦恼的事情少操心一点,否则,就会导致疾病的时常光顾,家门永无宁日,有人会过早地离开人世,有人会锒铛入狱,愧对祖先。何苦来着?

最后是“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火是从所“钻”之“木”中得来的。当火势一旦蔓延开来就会祸及那段取火之木,木头就会遭到焚毁;奸臣产生在朝廷里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兴风作浪而导致国家政权遭到倾覆的结局。唐玄宗过度宠幸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二,按照《阴符经》中篇上所说的“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去做:我们饮食有规,起居有常,四肢百骸便能理顺生长;在适合的时机开始行动,便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平平安安。道理明显地摆在那儿:如能按时定量进食,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人的消化系统自然顺通流畅,不但五脏六腑安和,经络通畅、百病不生,从而能心情愉悦地生活和工作。相反,食无定时、饭无定量、饥不择食,饿一顿、饱一餐,势必破坏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疾病缠身当然就会为时不远了。这样的正反面例子举不胜举。“动其机”的意思也很重要。“动其机”是指采取行动的时机一定要恰到好处。比如,农民兄弟在田地里的耕种庄稼,必须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了。违背了这个规律,获得丰收就会被斥之为痴心妄想。

第三,要遵照《阴符经》下篇上说的以下三点去做

一是“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恩爱源自于过去的过度祸害,祸害来源于过去的过分恩爱。所谓“恩”,是指过度的满足于自己或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害”是指过度宠爱和贪得无厌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故,对坏人坏事姑息养奸,就会助长坏人更加无恶不作而害人害己,无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和过度溺爱,就会导致孩子没有自立能力和不懂得感恩,一味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坏毛病,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唐高宗李渊,喜欢大儿子李建成和小儿子李元吉,所以就致使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任何建树,而李渊最不喜欢的李世民,却因此练就了一身本领,因而战功赫赫。每次遇到战事,李渊就让李世民去决解,等到李世民取得胜利之后,就立马解除李世民的兵权,让他大儿子李建成掌管。后来,李世民发现李建成要置他于死命的时候,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在玄武门内发动了流血政变。李渊的偏袒之恩,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皇权,也因为李渊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爱,失去了两个儿子宝贵的生命。

二是“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心思由外物地影响而产生,由外物地过度干扰而导致死亡,关键在于人的一双眼睛。人的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人的一切思索和行动都是由于外物作用于眼睛进而引起的。外物的种种现象一旦让人的一双眼睛看见,就会引起人的思索、欲望和行动。眼睛是关键。可是,需要使用眼睛的时候,就使用眼睛;不需使用眼睛的时候,干脆不看。不然,在严重伤害了一双眼力的同时,结局是不容乐观的。自古及今,那些贪图女色的官员,为了填满酷爱女色的无底洞,便滥施权威,把国家的财产作为私人财产。最后的结果不是锒铛入狱,就会死在女人的怀抱。何苦来着?这不由使我想到这样几句话:“人的那个知足。知足常乐。”“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矮。”“广厦千间,夜居不过五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斗粮。”人通过一双眼睛造成了太多的欲望,就缺少了智慧和灵性而蒙受损失。君不见,拥有多处豪宅,霸占多个美女,就多了好几倍的提心吊胆,多了好几倍的罪恶感。

三是“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快乐达到极致的人,性情就会变得愚昧起来;心性清静到了极端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人不可盲目追求无边无岸的快乐幸福,应该尽力追求清静心灵。这样以来,就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守得住清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

综上而论,如果我们能够严肃认真地依照《阴符经》以上几个方面去做,不但会把我们的生活调理好,而且肯定能把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的。如果不信,不妨以试试。

(本文作者:陕西省骊山老母宫  金明立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