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立德正己澄心——立言立功立心

来源:北京道协

各位领导,前辈高德:

大家好。末学田法冬,来自北京怀柔雁栖关公庙,才疏学浅,望各位大德,多多指点。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明道立德 正己澄心——立言立功立心》。

“明道立德、正己澄心”,首先要求“明其道、立其德”,然后才能正己澄心,正心明道,严以修身,防微杜渐,砥砺前行,时刻保持本色。

我们常说“正心以明道、明道以养心”,道是根本,德是有所得。“正心”是正其心思,始终保持心灵的纯净、思想的端正;“明道”是牢记本原、敬畏法则、尊重过程,立德是行于“道”中不忘本心、不生妄念、不图躁进、不逾规矩。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说文》云:朙,照也。照亮之意。唐?韩愈《师说》亦云:吾未其明也。日月照亮世界,日月为明,便是发现。正如现代作家顾城在《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明让我们去了解世界,发现世界。

正如说文解字里说道字本义为道路,人人所共由。不知路之所向者,必需他人之引导,故道字引申有“导”义。《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上下两个道字皆谓道理,中间一道字则指言思拟议。是以世间之道理,而言思拟议所不能至。

而“立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国历史上,也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点上,最重要的要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不仅仅是过去未来,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世界终究如此。“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而同时立言是立心言心一直。立德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键在提高自我修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

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铁蹄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很多道士毅然下山,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革命中。还有的道家弟子们更是谨遵教导,只要见到有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百姓还是战士,他们都大开山门,把他们请到道观之中,好生安抚,给他们提供食宿。除此之外,不少道家弟子觉得仅仅是待在道观里是不够的,他们带着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走出山门,积极入世,走向祖国大地。用他们的武术,医术去解救当时正在受苦受难的百姓们。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李本纯道长、程定远道长都是如此,盛世闭关修道,乱世救济苍生,其为立功。现在的生活,什么是立功,是团结各民族和谐,宗教和谐,维护祖国统一,其为立功。

2020年武汉新冠状肺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各宗教场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前线积极捐款捐物,劝导信众群体不聚集不扎堆,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民族有各自的信仰各自的生活习惯,而道教在其中也发挥了一点点的作用,据统计除了我国第一大民族汉族之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信仰道教为主的有壮、瑶、白、苗、彝、羌、黎、土家、布依、纳西等二十余个,信众超过1000万人。

而道教教义最基础的就是爱国爱教。最具特点的便是道教四重恩:据明代全真道士周玄贞编撰的《高上玉皇本行经》注为:天地盖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为四重恩。天地自然日月星河是道的本源,而皇王为本质,没有一个稳定生活条件,又哪有父母的养育恩,没有一个伟大富强的祖国有哪有,现在的生活。又何谈修身齐家那?

在中国道教协会六十周年大庆的会议中,俞正声发言表示希望道教界继续服务国家大局,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对教义教理作出符合时代进步的阐释,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更好地坚持和深化道教中国化。所以我们更要做的言行一致,维护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维护祖国统一为根本,为信众解惑答疑,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此为立功。

在《道德经?五十一章》中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都是由道德所化生的。道是混沌无极的本源,德是宇宙生化的开始。道德可以看作是万物之父母,所以万物都尊道而崇德。《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天空覆盖万物,大地承载万物,万物之中最为宝贵,最为珍贵,最为尊贵的就是人。我们不仅要尊崇这宝贵的道德,而且还要向这个宇宙本源的大道复归,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修道的原因和目的。

只有凝神静气才可明道立德,如若精气神散漫,又如何去明其道立其德然而,而很多时候,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都是不容乐观的。更多的是在胡思乱想的生活状态下,或是在昏昏沉沉的生活状态下,我们修炼上讲散乱,一天到晚,脑子里也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突然一下子想到是不是有哪件事还没做完。想累了,就睡一觉,当醒来时,奇怪的想法又跑到大脑里去了。要不就脑子不清明,就像糊了一层纸,罩了一层纱,看外界不是那么的清晰。有时候自己也感觉到了,脑子像一团糨糊,想去拨开这层罩着的纱纸清醒一下。却不得其法,效果不明显。有时勉强做到了,脑子突然清明了一下,然后又开始了我们上面说的生活状态了。

所以我们要做得是如《内用妙经》云:十二时辰,常要清静。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身是炁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则神行,神行则炁散;意住则神住,神住则气聚。

而《外日用妙经》讲到的都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外日用妙经》里面道祖提到了45种变化,45种为人处世的标准。比如: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等等。当然末学相信生活中还会有更多的变化,而这45种变化,是道祖提出来的典型,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美德,那它们到底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制定的呢?这又要让我们回到《内日用妙经》中寻找答案了。只有我们建立道心,明道立德以后,我们举手投足之间,就是法则,就是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天人合一,实现了与道合一,故而演化出无穷无尽的标准原则,更加从容地迎接整个世界的变化。

当然以我们现在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我们的生命质量很不容乐观。每天都是在昏昏沉沉或者是忧心忡忡的状态下生活,这样不管是在我们修炼上,还是在我们为人处世上,都是一种糟糕的状态。所以,我们不得不制定一些标准,来自我规劝,正己澄心,以期望身心清静,进而明道立德。末学以为,道祖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也是因为透彻地看到了我们这种糟糕的状态,所以特别在《日用妙经》中设置了种种法则标准,最后对我们许诺说“依此行,可超升”。

明道立德,正己澄心,当以学习为基,必须发自内心,自我提升,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修养、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不断提升思想理论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法纪知识素养,提升对世界、对人生、对道路的正确认知,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明道。以践行为根,是必要自我砥砺、自我管控、自我实现,锤炼强大的意志力、执行力,端正“心”、守住“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服务社会大众明道立德,自然生活也会井井有条,大道不远。

末学演讲完毕,感谢各位大德聆听,请多多斧正。

 

作者简介:田法冬道长,师承于正一净明派黄静杰道长,2017年毕业于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元月入道至今,现为怀柔关公庙出家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