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英水真武庙王信義:正心澄真参玄理 依教奉行报祖国

来源:北京市道教协会
  首先我所讲的是——道教的爱国情怀自古一脉相承。
  在历史的长河里、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下,道教经历了无数次的波折。无论是在鼎盛时期,还是几欲衰亡之际,唯一没变的是道教界的爱国情怀。如:陆修静《道门科略》续:“罢诸禁心、请约治民、神不饮食、师不受钱、使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道教一贯主张“无为不争、清静寡欲、积功累德、济世度人、助国化民”。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在老子的思想文化里处处彰显着爱国爱教的教喻传承。《道德经》五十四章云: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德于己,能济世度人;德于人,能和谐社会;德于家,能忠善久长;德于国,国泰民安;德于天下,使世人太平,天下和乐。德以传承,子孙祭祀而不辍)。宣德爱教,爱民爱国。《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所讲的“兴国爱民,普济群生”等等,都以特有方式表达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
  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彰显着一种无私的爱国行为。此后的《老君音诵诫经》提出“佐国扶命”的思想,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古有丘祖“一言止杀”。据《元史·丘处机传》记载,成吉思汗向丘祖请教长生之道,丘祖答以“清心寡欲”;请教统一之策,答以“不嗜杀人”;请教治国之方,答以“敬天爱民”。丘祖为平定战乱,恢复民众安居乐业,付出了巨大努力。
  再来说说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革命军转战商洛,其中李先念首长带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在转移中与大部队失散,为了安全,他们走山路来到商洛天竺山双峰观,也就是我恩师出家的地方。为避免白军清缴,张道长将李先念同志隐蔽在双峰观以西月亮洞中时达半个月之久。张道长直到临终弥留之际还在告诫他的弟子们“作为一个道教徒,首先应该爱国,然后才谈得上爱教。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才得以过上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几句简单朴素的话,体现了一位道人的一片爱国赤诚。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武当山、华山为代表的道教徒毅然选择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战斗,赶除外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奋斗。这些道教前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着道教的爱国主义传统既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
  最近的三十年中,98年抗击洪水时,道教界颇多慷慨义举;汶川地震时期,全国道教界积极地奉献;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道教界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配合“双暂停一延迟”的防疫部署,主动捐款捐物,并利用自身的医学知识在道众和信众中做好防疫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这些从心底迸发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纯真的、是炽热的、是发自肺腑的、是身为中国人而感到的无比骄傲与自豪之情。爱国情怀体现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精神的寄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纵观历史,爱国爱教、济世度人是道教文化思想的基础;爱国爱教,助国化民是道教徒奉行的天职。拥党爱国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重视同各族人民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保持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团结和引领各族人民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我所要讲的是——国法大于教规,教规服务于国法。
  促进道教教职人员学法守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确保道教在新时代健康发展的前提。道教徒必须知法守法,用法律规诫自身修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人都是属于中国的公民,作为中国公民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国法,向来是道教秉持的优良传统。道教经典《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开篇就指出,道教徒要“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重阳帝君责罚榜》第一条也规定曰“犯国法遣出”。作为道教教职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大于人”的观念,当一个合法的公民,才能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并进一步遵照教规教理修行,成为一名合格的道教徒。从我自身来讲:“在学习道教经典的同时,每天观看《学习强国》时时关注国家大事、学习法律法规、接待信教群众时、引导他们要正确认知道教、信仰道教、崇尚科学、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
  最后,让我用《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中的经文,作为此次讲经的结语吧
  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
  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焚。
  皇图巩固山河壮,帝道遐昌日月明。
  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祈愿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