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钩沉:沟崖史略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一、历史概览

沟崖,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德胜口村西,属燕山山脉。“燕”原作“郾”或“匽”,商人的一支曾在匽山山阳生息。西周立国,封召公于“匽”地,初建都琉璃河董家林村,沿用故名,史称匽国。匽国,绵延八百年,被秦所灭,秦以后改称“燕”。

沟崖,西接居庸,东望帝陵,奇踞要地,军事重镇。

明《帝京景物略》载,“原岣岣崖在州治西北,德胜口内,崖西峰有水月亭。”

清《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载,“又西北十里曰德胜口。其西三里为沟岩,沟岩有上中下三岩,土人呼为石梯,深险可避兵。”清光绪《昌平州志》载,“沟沟亦作岣岣。原德胜口西三里有沟沟岩,岩分上中下,望之若石梯,深险可避兵。”所谓避兵,大概此地为京师北方门户,多有战事,德胜口即因宋辽之战而得名。

清《钦定日下旧闻考》载,“沟沟崖,深山叠嶂,秀石悬空。三十余里悉履石攀葛始达山颠。清流缭绕,奇树扬芬,傍有兰石数区。”可见,沟崖自古,秀而险。

明《蓟邱集》载,“原昭陵之北曰岣岣崖,崖下有庵曰瑞峰,一曰摩尼。”

明《昌平山水记》载明“原德胜口南,两山相夹,人行礓砾中,数十步輙一折,数里外见崖旁鸭脚树二,罗汉松一,近而知为瑞峰庵也。又里许陟一岭,径仄多乱石,前人举踵,石衮衮触后人足。岭之巅为崖,折旋半里有岫峰庵,俗云盘道庵。中有泉,鸭脚一本,可休息。复三折而下,沟始宽。分为二泉,涓涓流,甚清。驶山麓遮其左,若无路。然再折过一沟,始望见三峰矣。中峰位乎乾,东峰位乎艮,西峰位乎坤,三峰左右环拱。为峰者二十有二,所谓仙人、玉女、将军、步虚、玻璃、五云、金华、紫极,皆以意名者也。又从磴道上,十余折至东峰庵。再折而上为中峰,有玉虚观。从中峰下,有西王母祠。祠后石壁高三十仭,石理觕恶。壁右有方池,流入岩下为瀑。自中峰缘崖而西,为西峰庵。庵右有泉,僧引之入香积泉。右有方亭,敞洁可坐。瑞峰庵有大学士赵志皋碑记。岫峰庵有右通政李琦碑。中峰庵有礼部郎中冯元扬碑。西峰庵有大学士王锡爵,礼部左侍郎翁正春二碑。碑文皆称沟沟崖。《尔雅·水注》谷为沟,以之称名夫岂不古?而《帝京景物略》妄以岣岣易之,何哉?”

清《肃松录》载,“原沟沟崖,胜国梵宇,绵亘凡七十有二,入明仅存其五,西峰者,五庵之一也。”

清《光绪昌平州志》载,“吕真人祠有二,一在沟沟崖紫极峰。”

此四证,明示沟崖山深地灵,多传说,多僧道,多寺观。顾炎武所记瑞峰庵(俗称下庙)、岫峰庵(盘道庵)、东峰庵(又名斗姥宫)、西峰庵、中峰庵(玉虚观,也称上庙)、西王母祠今存遗址。赵志皋、冯元飏碑记尚存,李琦、王锡爵、翁正春碑记失佚。此外,另有娘娘庙、五龙宫、聚仙台等遗址留存,但清人所述“梵宇七十二”,概是溢美之词,名实不符。

二、寺庙宫观

1.瑞峰庵

瑞峰庵,俗称下庙。现存一碑一松,碑名:大慈瑞峰庵重修碑记。根据北师大图书馆所藏拓片,试录如下:

夫觉皇应运,统御大千,降诞周朝,教兴汉室,法雨霏霏,

德泽润群,灵而拔萃,慈风浩浩,教化育万,彚以发生,及我大明,神英圣哲,道洽四方,应天顺人,位登九五,边陲静而甲马清,寍羌戎伏,而遐迩归顺,于是丕显昭穆,鑿康山以建于皇陵礿祀蒸尚,立天寿享配乎上帝然,而规模广大,故所非述界。

有沟沟崖,形若九龙,叠水加以巉石岩巌,但见异兽潜藏,徧乃香花时发,神圣所居,人罕能到,古德埋名畎亩,隐迹山林,皆不以名利动其心而已,幸我皇圣母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于万历壬午,驾阙寿宫,羡山境之佳,趣乐观以赏心,遂履德胜口况,复验隘难以前行,西顧峰巅,问其左右,曰沟沟崖瑞峰庵也。

帝□喜奏闻,回请皇太后,颁赐大藏经典,赐额大慈瑞峰庵,安止僧人,为修万行之所,供奉香火之地,伏奏蒙慈恩,差官颁送大藏尊经,一藏经袱牙籖检阅,安供感佛光明,俯堦禅级启请,上闻赐紫住持智先以充庵事,领众焚修,瑞为祝延当今皇帝圣寿齐天,福国安陵,存神圣化,则未必无小補者,由斯圣母大明慈圣日捐膳费,誓布津梁,遂命守备尚文,于丙戌年七月吉日为始,董□治其工,营建佛殿三间,两楹禅舍东厨西库静室山门,聊充佛境以,状壮奇观,种种装(庄)严,换彩新色,至丁亥年九月吉日毕,集请以勒石,其铭曰:

荡荡觉皇 济济开士

慧日舒光 慈风扇世

中外咸归 遐迩同治

绍我大明 神威赫奕

福国利民 敬天侍地

兴仁兴义 崇信崇理

昭宗穆祖 对越上帝

贻我大明 金枝玉叶

福拱南山 寿增北极

万亿斯年 皆获利益

化行国民 □陶圣育

慈悲喜舍 广发弘誓

一体同仁 真实无伪

悠悠香火 耿耿不昧

日往月来 下民恃赖

稽首顿首 于万斯谓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柱国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日讲正史总裁淛(浙)东赵志皋撰

赵志皋(1524-1601),浙江金华人。进士第三名,素与张居正不和,张去世后,赵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碑文记述了李太后(1546-1614)于万历十年(1582年)去昌平昭陵巡游,经过沟崖瑞峰庵,有感应。回宫后让万历帝修缮瑞峰庵,赐额,颁《大藏经》。修缮工程自万历十四年(1586)起始,至十五年(1587)年竣工。由碑文可见,明万历年间,瑞峰庵为僧寺,住持智先和尚。

2.娘娘庙

沟崖娘娘庙不见于史书,但留有一碑。碑名:凤凰山娘娘庙碑记。试录如下:

庚辰春,同里数君子曾请乎(予)为天寿山神庙碑记,予勉强从之。

后嘉平月复来请碑记,如前所请天寿山中凤凰山之娘娘庙也。予曰: 嘻,诸君子将以予为工于应酬文字□□,予素喜善赞佛功德耶,夫佛之能降福于人与否,人之□□求福,而即能德福于佛与否,予亦何敢迷信,予所信者,诸君子不惜厚资,不惮远涉皇皇,求福之□念,固有可以□福之理耳。吾顾诸君子初终,不懈其诚,而更推广以行其意,则由此康疆其身,而子孙逢吉,即谓嬢嬢之隐庇而默佑也。顺天府庠儒学刘璲撰文,宛平乔钟秀书,大清康熙四十年岁次□□三月甲午朔毂旦立,张明德锡。

北京名凤凰山者,约有十处,其中昌平区有两处,在此碑文中都有表述。一座位于兴寿镇,即天寿山中凤凰山,一座位于南口镇,即沟崖所依之山。

此碑立于康熙四十年(1701),撰文人刘璲,顺天府教师,文采好,很多人找他写文记。刘璲的碑记很特别,大概的意思是说:你们觉得娘娘真灵验,我则认为你们真虔诚,故记之。沟崖娘娘庙今存遗址。

3.西峰庵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载,“西峰庵有大学士王锡爵,礼部左侍郎翁正春二碑”,今均不见。仅存有万历年间《重修古刹西峰庵记》碑拓一张,试录如下:

□赐会武第统领昌镇左车营前分守陕西阶文固等处众将都指挥使孤竹李逢时撰文,太学生仁和张德政篆额,遵化县庠生孤竹李可敬书丹。

西峰庵乃沟沟崖五庵之一也,雄据高丘,俯窥幽壑,凤山左翔虎峪,右伏派接九龙之恩波,面吐五峰之莲萼,居庸秀色叠其后,□陵王气障其前路,嶔崎而百折势竣,决以千岩栖迹,道遥何翅琳宫天上,登临仰止,恍疑贝阁云间。惟开□□□于鬼工夫剏建之,岁月昔苦废颓年久,今幸修葺鼎新,覩佛日之重辉,嘉道场之载,闢晨昏课诵,修证□□□提东来山霁,曙光生夕照,林霏祇树发,至若谷风□籁,潭月印空,桃李谿成,枫楸叶脱,牧□□唱禅□鸟□□皈,景物多奇,珥笔难述,噫嘻,福田火宅方寸两歧,觉岸迷津毫厘千里,善恶悬诸句背人,天运有□降□□□越宰官翼真,好德如工部尚书鲁公某、营缮郎中□公□、程公某,內官监太监张公祯、刘公济、陈公□□□李公禄、马公良并荷钦差助工捐俸,众善知识。李通等喜舍钱榖,名具碑阴工。始万历十八年秋□于三十一年冬落成,住持九十□□□龄老衲圆融,号华藏,静隐兹庵四十余载,力驱变幻诸魔,详载堂中二碣,近且阐教长安,宣扬内典,其徒孙真净,居守法门,募缘兴圣,某备列行间,投戈之暇,信心皈礼,见碑未勒,恐□月之久,潦薰沐操觚,赞玄宗于永永,不敢以不文辞也,敬为之记曰:

阿耨西来 庄严净土

花雨慈航 为功德主

洪普度力 廓方便门

登兹大觉 诱□元元

固我金汤 法幢狮吼

亿万斯年 地灵不朽

万历岁次癸卯季冬吉月立勒碑。

撰文人李逢时,明代叫李逢时的有多人。西峰庵碑文作“孤竹李逢时”,此李逢时,并非祖籍山东德州的监察御史,而应为祖籍河北乐亭县的武进士李逢时,万历年间,这个武官守备昌平多年,留下不少题刻手迹。西峰庵重修自万历十八年(1590)至三十一年(1603),历经十三年,修缮捐助人程某、陈某、张祯、刘济、李禄、马良、李通等太监,而捐助人之一的工部尚书鲁公,没有查实名号。明万历年间,西峰庵为佛教寺院。住持僧名圆通,号华藏,在西峰庵住持四十年,徒孙真净,为监院。

西峰庵遗址西侧有泉水,地势险峻,游客因落石罹难就在附近。

4.中峰庵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

中峰庵玉虚观,是沟崖最负盛名的道观,坐落于海拔1500米的沟崖中峰之巅,与之不远处,坐落有碧霞宫及斗姥宫。

玉虚观旧时分三进院落,山门外的东、西两侧各置一碾、一磨代替雌雄二狮,观门为单檐歇山顶,门额书“护国中峰顶玉虚观”,今仍保存完整。山门内左右为钟鼓二楼,现存遗址。门内正面为重门,门额为“洞天福地”,现除石阶、门枕外其余都已无存。第一进院落有正殿三间,殿顶为硬山绿琉璃瓦剪边,殿内主供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别号玉虚师相,故名玉虚观),东、西殿配各三间,为道士丹房。正殿左侧角门有条石台阶直通第二进院落,后殿只一间,供奉崇祯皇帝像,入清改奉太上老君。殿后有石梯可登望京台,是为第三进院落,台上建石砌无上阁(现存),门洞券面雕刻八卦及飞鹤图案,阁内供奉玉皇大帝(现无上阁内设有真武大帝像)。

现存明崇祯八年《北武当山沟沟崖玉虚观碑记》,试录如下:

赐进士第出身奉政大夫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冯元飏撰文。文华殿徵仕郎侍经筵中书舍人袁志学书篆。

余尝服□文公之宫燕中,有大地乃其二百余年之成论矣。我明定鼎燕京天寿山为历祖陵寝,真龙盘虎踞之,乡自三代未有若此之地,则知皇明万万年,国祚可卜矣。

余陪妃遍历其地后九龙池越德胜口入峡中,两山辟陒道僅一线,峰回谷转,怪石争攫,如虎如豹,如虬如龙,狞之马蜿之焉,不可名状,其间松桧交荫,悬涧奔络,岚蒸萃逻,仰不见日,行六七里至瑞峰庵,则山愈峻道愈偪,□扳跻而止中峰之坪,旧有三间茅舍在焉,为远瞩南望都城乡云捧阙,东望帝陵瑞气郁葱,而通乎帝座矣,西顧居庸雄关层鏁若橹若城,此皆拥护之余曜也。天□神居之所,使羽士晨夕持诵金经,祝圣寿福国之区也,兹山名沟沟崖。

有五峰堂纪,相传已久。 独中峰地僅可十笏,洞壑深䆜,魑魅□啸,于是本山提督潘公,延武当羽士王海池坐居三月,而其怪则隐然远遁,为有总理太监马公诚赵公进赵公之翰汪公良德苏公□民孙公秉忠等人□意也,马赵赵汪公舍重资创之,而苏孙二公为创之因,而请信心诸公为欢诚?之于圣事也。包砌拓基,丕新阙宇,前构两楹,以祀玄帝,中供当今万岁龙牌,后建□阁祇奉玉皇上帝,左右有庑□以周垣,垣高于肩,群峭攒献,櫺云梀雾,蔚为蓬莱阆苑矣。而遍访真修,独得乔君守中者,洁心清道,高德重寔,可以鬼服神钦,则其法传之有得也。诸公请其礼诵焉然,创造神居,务传不朽,然得人则久,不得其人,则毁以乔君百年后必也,本山督府公或总理公兼目细觅于有得黄冠,而为主持焉,则其养赡用价五百余两,买昌平州房二处,月得租银十余两,以为香火食用,无扰官民也。工起天启二年三月,落成崇祯八年八月也。镌石以垂记焉,赞曰:

矗矗中峰,笏住□倚,

栋宇斯翔,凌空散绮,

松樾笼葱,磵岚晴美,

风定月出,星晖虹起,

若有人兮,妙契玄旨,

巍彼法后,诞厥帝社,

其道大□,  其事可喜,

恭卫陵京,万年不已。

峕(时)崇祯八年岁次乙亥中秋吉旦。宛平耿大桂勒石。

沟崖五峰以中峰为最,玉虚观坐落于中峰的平台之上,由无上阁南眺,前案山,左右龙虎沙丘,风水宝地,爬山至此,豁然开朗,虽开朗,此中峰平台仅十笏。“笏”,笏板也,约二尺六寸长。

明代,沟崖中峰旧有三间茅舍,茅舍周边尽是洞穴,传说,洞内魑嵬魍魉经常作祟,时任提督潘公请来湖北武当山道士王海池,在中峰住了三月有余,妖邪遂散。沟崖“北武当”之名,由此而来。

天启初年,总理太监马诚、赵进、赵之翰、汪良德出钱,苏□(元)民、孙秉忠出力,建玉虚观。大殿主供真武大帝,即玄帝、玉虚师相。还供了崇祯帝牌位。大殿后还建有“阁”,供奉玉皇大帝。玉虚观明天启二年(1622年)始建,崇祯八年(1635年)落成,耗时13年。从碑文还可知,玉虚观建成后的第一任住持为乔道长,可惜全名不详。

为了供养玉虚观道长生活,当时地方政府出资花费500两,在昌平县城里购置房产两处,每月租金10余两。后来那两处房产,很可能改作玉虚观下院,也名玉虚观(当地人称小玉虚观)。目前,在昌平区西关外有玉虚观社区,大概是小玉虚观故地。

碑文撰写人冯元飏,字尔康,浙江慈溪人。曾任工部主事、礼部主事。其弟冯元彪时任兵部尚书,极富盛名,兄弟两人时称“二冯”。北京城被攻陷后,弟弟冯元彪自杀殉国,大哥冯元飏走水路回到慈溪老家,58岁在家中离世,其墓碑由钱谦益撰文。

清光绪《重修沟沟崖玉虚观斗姥宫碑记》:

沟沟崖当昌平西北境,去德胜口西三里,而近崖之上为玉虚观,纡观左侧二下□五六十步,为碧霞宫,又约二百余步,为斗姥宫。

观主人曰五峰道人,丙戌秋,余偕志公克庵一游其地,宫观皆庳小而精洁幽僻逈出人外,尝读顾亭林先生昌平山水记,谓此深险可避兵,因结了了亭于斗姥宫之右,克庵所筑室,实邻接马。

今去丙戌岁已十三年矣,日月棉暧,风雨摧陵,五峰来为余言玉虚观楹柱,欹侧瓦漥漏像坐雨中,碧霞宫倾塌尤甚。余因念宫观为诸佛初地,道人所倚为栖止,宫观颓则诸佛废,诸佛废则道人舍之他适,兹崖将芜阗无用,兽蹄□□□逪,上下虽有骚人迁客,达官畸士亦怜息屏足,徒延首于虎嗥鹘悲而已。

且余奉天子命,观察斯土,谂知土人不悦斯崖之无主也,故乐任。其资有所不给,五峰募補,于是刻日鸠匠选石构材,颓者起之,旧者新之,饰庄严之容,而闢清净之界,落成之日,观者游者负者歌者,祈年岁而祷水旱者,莫不历险而踵至,而神道设教之意,即隐寓于斯。是役也,为日九十,工二千三百,钱千二百。五峰道人以为不可无记,特书数语归之。

诰授资政大夫花翎二品衔升任陕西按察使整饬直隶霸昌道端方谨撰并书。

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 月 榖旦

从碑文可知:至清光绪年间,沟崖五峰大概均作为道教宫观,由五峰道人统管。端方和五峰道人共同募资,修缮了玉虚观、碧霞宫和斗姥宫三处殿宇,用时三个月。

端方(1861-1911),正白旗满人,官至直隶总督。撰文并书写此碑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岁末),戊戌政变刚刚失败,端方受任陕西按察使,正值人生最为激荡的时期。

端方爱金石,收藏了许多文物,甚至还购买过埃及文物。在书法方面,他酷爱颜真卿,宋拓本《麻姑仙坛记》以他的版本为佳。此重《修沟沟崖玉虚观斗姥宫碑记》是端方书写颜体的罕见墨迹,全篇仿《麻姑仙坛记》字间结构,力求方正,但线条较《麻姑仙坛记》圆柔。

碑文中提到的志刚,字克庵,晚年曾在沟崖隐居。志刚1818年出生,镶蓝旗人,潜心理学,以陆王为宗。同治六年(1867)以总理衙门章京身份出使欧美,作《初使泰西记》,记述欧美国家的见闻和政治制度。志刚回国后不受重用,在昆明湖北岸隐居过,后迁居到沟崖,住所在沟崖斗姥宫附近,终于沟崖辞世。1886年丙戌年秋天,端方和志刚曾一起在沟崖游览。

5. 小玉虚观(昌平西关玉虚观)

明崇祯八年《北武当山沟沟崖玉虚观碑记》中提及,崇祯年间,沟崖玉虚观竣工之际,当时地方政府出资500两白银,在昌平州购置房产两处,每月租金10余两,以供道士焚修之用。后来那两处房产,很可能被改作玉虚观下院,也称为玉虚观,为了和沟崖中峰玉虚观相区别,又名小玉虚观。

《光绪昌平州志》载,“玉虚观,一在州志西门外,明崇祯八年重修。一在沟沟崖中锋顶”北师大图书馆所藏的拓片中,收录了两张小玉虚观碑记拓片。一为清顺治五年(1648年)《玉虚观碑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玉虚观碑记》。其中道光碑损毁严重,字迹漫灭,顺治碑较为完整,现将碑文试录如下:

清顺治《玉虚观碑记》:

顺治五年岁在戊子,任君玉厚续前蹟,倡众善,重修玉虚观。属(嘱)余为文以记之,余观兹地,去营平西郭百余,武出门引眺,殿阁翚起,佳气苍蔚,掩映于松岚柏翠中,朝晖夕□,气候不齐,未获执一,胜以名之观之,后隔里许,层岊□□,烟光凝紫,崒嵂而下临者,朱雀山也,右屏居庸,东枕天寿,由雪峰接九龙池,岫壑森□,中通一络,为鼻祖者,沟沟崖也。花光芬袭,草色清映,致逸而地幽,游人轮蹄交错者,观中之胜,概也。鹤影夕瘦,袅音晨起,院沉沉而群鸟昼喧者,观中之清课也,此岂独缀一郡,名胜直且鞏神京,奠社稷,坛遗锡福阖郡矣,昔人布画祇园而功成,画栗者,此其匹乎,是不可以不记。

记其祀,前则龙云棒覆光联北极,参天之上圣也。后则紫气隐见,道随青牛,东来函谷之老人也。记其田七十五亩,旋园垣外,萟黍稷以供伊蒲。记其人则苏公元民、孙公秉忠、李公元辅、路君允成、张君国彦、任君玉厚,王君应奇,记其住持羽客,则宋太和也。兹举也,创绩得人,而述功不乏,襄成□事,则永垂来兹矣,故记。

工部都水清吏司加一级郎中 杨春茂 撰

碑文中记:“为鼻祖者,沟沟崖也”,可见此西关玉虚观确为沟崖中峰玉虚观之下院。顺治五年(1648年)时,小玉虚观时任住持道士,叫宋太和,此道长查不到其他记载。“太和”大概是字,类似尹志平,字“太和”。此次重修,由任玉厚发起。此碑撰文人杨春茂,时任都御史佟延年督修、分巡西宁道按察司副使,曾重修《甘镇志》。

此外,天启二年,发起修建沟崖中峰玉虚观的重要人物之一,全名叫苏元民,崇祯碑上“元”字残损,此碑补遗。

小玉虚观还是昌平道教音乐的重要传承地,据《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集成 北京卷》载,在八九十年代普查时,小玉虚观道长阚志林和昌平东岳庙大昆道长传《灯赞》《行道章》《梅花引》《四圣板》《三皈赞》《四季》《一只雁》《金字经》《一奉水》《一串珠》《雁过南楼》等道曲23首。

三、结语

沟崖,九条山脉、八道沟壑、二十五座山峰,沟中有崖,崖下有沟,沟沟相通,崖崖相望。论自然,深山叠嶂,清流缭绕;论物产,奇树扬芬、异兽潜藏;论人文,古德埋名,僧道共融。诚如明代诗人公鼐《沟沟崖》诗云:一谷隐千峰。

今不开放,实属憾事。

(本文作者:田源 作者单位:北京市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