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三章

来源:北京市道协

第三章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资料图) 

讲道地点:函谷关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三章

讲道方式:(主动性地)口授

听道人员:关令尹喜及属下

请看《道德经》第三章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老子在函谷关小住期间,不断听到从外地传来发生战争的不幸消息……老子被迫推迟继续西行的计划。

一天早晨,尹喜早早地来到上次老子讲道的地方,清扫地面……

他想趁着战火还没有烧到函谷关时赶紧请老子讲道……

吃过早饭,老子在尹喜及其属下的簇拥下,最后来到了函谷关的那处空地上,为大家讲道。

待老子坐定,尹喜亲自为老子敬献茶水,然后率领属下一起向老子行作揖礼……

礼毕。关令尹喜上前半步,拱着手对老子说:“圣人慈悲!前几次您给弟子讲了大道、天道、人道(圣人之道),今日恳请圣人继续不吝赐教。”

老子喝了一口清茶,然后闭上双眼……

片刻,老子神情严肃地对坐在自己身旁的尹喜说:“尹喜啊,你听……”老子用手指着远方……

尹喜茫然……

老子严肃地问尹喜:“你知道天下为何大乱吗?”

尹喜深思后回答说:“是因为纷争。”

“争什么呢?”

“争天下。”尹喜回答道。

“还有呢?”

尹喜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争名,争利。”

于是,老子一面示意尹喜开始记录,一面说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尹喜认真地记录着老子所讲的话……

各位:东航通过研读这一章经文后,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为何治?二是如何治?

关于为何治?伟大的智者老子,找出了原因:

人心——贪欲——纷争——大乱

老子在《道德经》中,为人们揭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原来,天下大乱是由于纷争导致的。而产生纷争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贪欲。而人的贪欲是出自人心。人们纷争什么呢?老子指出其纷争不外乎是争名、争利。

因此,为了避免纷争,老子提出“不尚贤”,这是针对名而言的;“不贵难得之货”,这是针对利而言的。而争名争利(包括争天下)是由于“可欲”(即多欲),所以老子告诫执政者“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尹喜认真地记录着老子所讲的话……

关于如何治?老子早已深思熟虑、了然于心……

老子喝了一口茶后,从容地说道:“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尹喜认真地记录着老子所讲的话……

各位:这一段话,是伟大的智者老子,给出的治世方案,像神医开的一剂治病良方,可如下表达: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三章

各位:在这一段话里,要全面理解“圣人之治”的含义。如果我们读的版本多了,读到相关版本的时候就明白了。“圣人之治”有两种解释。在《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有一种版本解释为“治国与治身也”,还有一种版本是多了一个字,即“治国与治身同也”。这就告诉了我们《道德经》有一个理念,叫“身国共治”,这已被人们认可、形成了共识。领袖用这部经典去治国,大众用这部经典来治身,因为“身国共治”,其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有一天别人问你,怎样才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你读了《道德经》第三章中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知道了治国的总原则。“虚其心”和“弱其志”,用现代的政治语言来表述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实其腹”和“强其骨”,用现代的政治语言来表述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治国的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用来治身的话,“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用道家专用术语来表述,就是“性命双修”的原则性论述。“虚其心”和“弱其志”,指心性的修养;“实其腹”和“强其骨”,指肉体生命的修炼。治身的道理同样这么简单。

各位: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我们应当怎样来理解呢?

“知”,这里读zhì,通“智”,聪明,智慧。“欲”,贪欲。“无知无欲”,人们大多解释为:没有巧伪奸诈的心智,没有非分妄想的欲念。

综观全书,“无知无欲”是老子所言之“婴儿”的写状。老子《道德经》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二十八章等章中多次提及“婴儿”。“婴儿”,是老子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婴儿,无知无欲、纯真无邪。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相当于说“常使民‘复归于婴儿’(28章)”。因此,河上公注为“反朴守淳”;王弼注为“守其真也(即保持心灵的纯真质朴)”。此句意为: 常使民众没有追名的心智、没有逐利的贪欲,像婴儿般的纯真质朴。这是上文“虚其心”“弱其志”所要达到的效果与境界。

望天下太平(资料图)

望天下太平(资料图) 

各位:本章老子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总原则——“无为而治”。老子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体地提出了“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的主张;并教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本章旨在教人不追名逐利,而做到清静无为。用于治身,其理亦然。

东航感赋:

追名逐利是祸根,

搅得天下不安宁。

虚心实腹能治理,

弱志强骨利身心。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