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道教要走好中国化道路

来源:北京市道教协会
袁志鸿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当代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新形势,听党的话,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道教教义思想建设,推进道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履行好道教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新时代要努力走好中国化道路。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厚重积淀,道教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一路走来:三皇五帝的过程,巫傩文化的流变,儒道文化的互补,直到道与儒释之间交流交融,而形成中华文化中道与儒释鼎立,共襄中华文化前行的历程。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前行的路,从历史走到了今天。道教继承传统,随着中华文化前进的步伐,行走数千年,不断地丰富充实自身的内涵。道教不像西方的宗教形式,在历史过程的某个时期,突然出现了某个先知、圣人、真主,于是某种宗教形式就因之创立产生。道教因为在东汉时发生了“太平道”事件、三国时曹操平定张鲁割据汉中事,后来就一直以“政主教从”的认同,一步一步地从历史走到今天。我并不反感和否认道教早期的过程,被现在许多学者称为“道家”的名称,但是我认同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陈撄宁会长的话,道家也有信仰,道家与道教在信仰上有密切联系的。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春秋战国以下道教和儒学同根同源,佛教进入中国两千年,也是与中国的道教、儒学交流交融、结伴相向而行。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书记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是当代中国、泱泱中华当代领袖的思想高度,是非常英明睿智的思想理论之花! 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出了“文化强国”号召,我们道教界要加强学习,政治上要自省觉悟,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宝库丰厚的内涵,有新拓展、新作为、新境界;以道教的内涵,贡献和服务于新时代“文化强国”行动。
道教是信仰的体现,更是文化的凝炼,是文化汇聚、体现的载体。进入新时代,道教界不仅要适应新时代,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将自己的行为自觉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紧跟新时代步代不掉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实施中要有新作为、新奉献,用实际行动体现道教在新时代“爱国爱教”精神的践行,向社会展示良好形象、发挥道教的正能量。道教是宗教,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经言:“内相不出,外相不入”。信仰是信徒自己的事,文化却是整个社会大众共需的血脉和精神,在文化领域道教要努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内容相协调,挖掘、整理、弘扬道教中有益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相关的文化内容;在新时代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功课做好,在修“道德神仙”方面下功夫。道教要适应新时代、顺应新趋势,求新求变、革故鼎新,站在新的起点,思想解放、革新观念。本土道教与世俗社会,原本就不存在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障碍,所以面对当代社会涉及历史和传统,道教有许多的抓手和契入点,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挖掘道教教义精神中契合时代需要的内容,提供文化滋养。总书记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道教的理念与之天然地契合。人类众生共同拥有地球村,这就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是有着福泽全人类的思考和宽广胸襟,是思想伟大、境界深远的理念!道教认为世界上的人都一样,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现实社会中却是贫富不均,道教主张社会中人们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关爱他人,人要效法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与党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异曲同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小范围可以是人与人的边界认可,大范围却是全社会、全世界、全人类宽阔的领域和范围,众生的互动、互助和关爱!党和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其中“生态文明”就是道教一直重视的内容,关于“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道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并且资源有限。“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智慧!我们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古往今来之壮举,涉及财富的产生、调济和分配,是消除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道祖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道教是宗教形式,对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有着积极的呼应。
当代道教,要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代“爱国爱教”的奉献。道教“全真教”宗旨称:“全老庄之真,苦已利人”;而“正一教”则称:“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全真教要求:满发、大领、独身、素食,这是考量全真道士外在的要求。正一教与世俗社会牵连密切,如何坚守信仰,加强教风;教内要进一步培植起浩然正气,风气正则导人向善之宗教本质就得以显现,这样道教也就真正成为国家的软实力,成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体系中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力量;学习十九大历届会议的精神,结合道教实际,破除道教当前的困惑,新时代道教存在需要相应破解的难题,解决好问题,道教在新时代就可以大有作为。道教在新时代首先教内要加强学习,革故鼎新,提振精神,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过程中,紧跟形势不掉队。“道”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当代的主张非常吻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高尚和伟大!道教界应该和全国人民一道,“见贤思齐”、要学习党的主张,听党的话。当代“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过程中,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有义务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到,爱中国共产党,爱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要积极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新时代思想认识上要有新境界,实际行动上要有创新、适应、提升的新内容。自身的认识上要具备应有的新境界。如此,道教在新时代才能担当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当代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适应当代社会主义社会,要强调“以戒为师”,注重戒行的问题。去年中国道教协会换届之后,全国政协汪洋主席接见时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对教规教义作出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阐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使佛教和道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还说“要健全教职人员管理等内部规范,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加强自我约束,严守教规戒律,提升宗教修为,自觉抵制商业化影响,维护佛教、道教清静庄严的良好形象。”何谓“革故鼎新,守正创新”,这是要求宗教界既要破除陋习,也要清肃戒行,适应当代,正言正行,创新向上。当代中国道教既是有信仰坚守、有文化自信、有责任担当的本土宗教,更要秉持坚定的政治站位和明确的前行目标。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社会展现着宽阔的领域和平台,道教只有主动适应当代社会,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各领域的进步发展,才能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道教界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历届会议精神,学习中央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的内容,以“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为契机,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主动调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不适应教规制度,主动调适和革新教义发展中不适应提振教风的陈腐陋习;发挥道教有益社会的积极作用,反对任何形式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行为,坚决反对佛教道教领域商业化的歪风!使道教真正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新时代道教!道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要将文化担当、社会责任、桥梁纽带深入结合,将弘道自觉、德行清正、持守规戒紧密联系;适应当代,把握机遇,响应呼唤,承担使命,一马向前,担责效命。听党的话,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当代社会的道教徒要胸怀国家大事,因应社会发展,响应时代呼唤,校准进步航标,迈好正确步伐,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道教徒,也要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言正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是中国道教今后前行实践的方向和坚持的目标。道教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要在“中国化”主题上深入思考走深走实,“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我们道教徒要让国家安全意识扎根内心深处,只有国家安全了,我们坚持的信仰才有实在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华诞的时间即将到来,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壮态、良好的形象风貌迎接党的华诞、庆祝党的生日!
本文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原文为作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合’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