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对新冠肺炎疫情成因的启示及导引方法试述

来源:北京市道协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提倡顺时而动。道家锻炼运动大体有三个方法:坐忘、吐纳、导引。

坐忘

类似打坐,存思存神,消解分别。

《庄子·大宗师》借颜回口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吐纳和导引

《庄子·刻意》说: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吐纳就是吐故纳新。

导引诸家的定义如下:

隋代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说:令身囊之中满其气,引之者,引此归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

唐代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吐纳和导引二术基本不分家。

《黄帝内经 素问》中的一段记述,可能对新冠疫情的成因提供一些启示:

《黄帝内经·素问》卷四: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跻。故导引按趼者,亦从中央出也。

大概意思是说:中国中部,地平,湿气重,人多动物多植物多,不用怎么劳作就可以吃到食物,所以容易出现痿症(手足无力)、厥症(晕倒)、寒热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疟疾),宜通过导引、按趼的方式施治。所以,导引与按趼,也是中国中部地区发明的。(1984年湖北荆州市张家陵西汉墓出土《引书》和1974年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故此,这次疫情成因之一或许与“湿气”有关,中医治疗的方法在于“导引”。

笔者对古籍中有关吐纳导引术进行了梳理,斟酌比较,发现六字诀较为系统,较为容易,也针对性较强,现介绍如下:

六字诀

梁 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服气疗病篇载:

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 、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相。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隋 智顗 佛教天台宗经典《童蒙止观》治病第九中有颂: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以上二者,为六字诀较早的记述。

 

后世,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唐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宋邹朴庵《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明高濂《遵生八笺》都对六字诀进行了记载和补正,甚至还添加了肢体动作配合治疗。

 

遗憾的是,在六字发音(今古音)和匹配五脏的问题上,时至今日,仍存在很大的分歧。2003年体委成立了六字诀课题组,研究结果仍不甚明朗。

 

现代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证佛法》等书中,对六字诀有自己的阐释和传授。在此,摘录他在《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的记述:

六个字和相对应的器官是:呵(读如“猴”)对应心;呼对应胃;嘘(读如“河威”合音)对应肝;吹对应肾;嘻(读如“河宜”合音)对应三焦(荷尔蒙系统,甲状腺、胸腺、肾上腺);呬(读如“斯”)对应肺。(括弧内为国语发音)

 

此外

《云笈七签》中记载的导引方法更多,如赤松子导引法、宁先生导引养生法、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虾蟆行气法等等,但终归复杂,不对症,故不详述。

《抱朴子》中主讲胎息“生炁”,仰卧握拳,吸气不呼,尽可能不呼吗,计数,持续愈久愈佳。(此法在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中亦有记录),但为日常导引法,非对症,不详述。

形意拳的五行拳中,有劈拳,亦与五行“金”所对应,操练得法,也能帮助肺脏疏泄宣化。

 

本文作者田源  为北京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