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人为用出发,谈道教中国化的三个发展目标

来源:北京市道教协会
隋玉宝
提起道教中国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本身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内容,何来中国化之说?作为本土宗教,道教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这并不等于道教就应该固步自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的疆土范围几经更改,各个朝代的文明体制也不尽相同,道教所强调的中国化,就是必须要与其当代的环境相适应。换言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环境,道教更应该思考如何现代化、如何与当代人们的信仰需求接轨、如何更好的引导信众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不是抱着祖师爷留下的宝贝不思进取。道教的中国化,也即是道教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道祖爷留下太上五千文,其核心要义乃“道法自然”四个字。“自然”这两个字,可解读为自我之本然。什么叫自我之本然?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去理解,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如人工智能(这一点佛教龙泉寺的贤二已经走在了前列)、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一点基督教做得明显比道教要好)、临终关怀、社会公益事业、新媒体建设等等,只有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争取到道教的社会存在感,只有先这样,才能使人们认知并信仰道教,达到这一步才可能说是弘扬。由此,道教的中国化、现代化进程才有意义可言。
虽然道教以“无为”为教义,但无为是以“无不为”为前提的。无为的是淡然的心境,无不为的是道教济世利人的传承。纵观道教史,历代成仙得道的祖师也均是以大功行而受历代香火的。祖天师最初立教时,设静庐使人忏悔身心、建义舍利益四方;至吕祖行化度人,誓愿天下众生皆出苦海迷津;而全真龙门开山祖师邱祖更是以“一言止杀”的功绩,拯救万千黎民惨遭涂炭。道书中说:“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道教是一个具有慈悲精神的宗教,这份慈悲便体现在道教以及历代的修持者们心系红尘、志在超越的情愫。那么,在谈及道教的中国化和现代化问题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道教所具有的当代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是什么。如果抛弃了宗教的社会属性,只求个人的出世修证,那么整个道教教团都将会处于废弛的状态中。若任由这一恶性循环自由发展,最终又会反噬到我们道人的隐修生涯,致使道者不道、修者不修,到那时,还谈什么弘道和发展呢?
因此,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一定是要对我们当代社会有做作为。这可以分为道教自身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及国民精神信仰建设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推动道教中国化,使古老的道教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道教的自身建设问题。
道教囊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宝藏,我们却不能知之而不用。但在面对新形势时,尚且还用旧的思想、旧的方法去建设发展道教,这很显然会与时代脱节。加强道教自身现代化建设,既要注重对传道结构的调整,同时还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
1、加强对教职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对弘道方式多样化的追求,努力把道教队伍建设成可以和国际接轨的宗教团体,使中国本土的道教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代表,这将是道教中国化最宏伟的目标。
在建设道教队伍时,尤其需要注重外文和新媒体这两个方面。道教是一个开放的宗教,尤其在面对国际化的今日,如何让更多人更高效地了解到道教的经典、科仪、符咒、养生等多方面内容,就需要道教具备有自我宣发的能力,懂得如何去包装和呈现,把古老的文化用现代的手法展现出来,把幽深的玄学用多样的手段和平台去传播,使道教信仰能够得到更多年轻一代人们的认同。“少年强,则中国强”,传播道教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才能还给祖国一个更加稳健的希望。
2、谈及道教自身建设,要懂得正视自身已经存在的问题,唯有能够自检自省的宗教,才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更要求道教能够时时杜绝某些不良风气,不使宗教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有勇气去纯净自身的队伍,这是道教有能力为社会作为更好贡献的第一步。
提到这一点,暂且可以用个“财”字做举例。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无财不养道”的传统。古话说,你若想要给出三分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道教想要实现济世利人的宏愿,就要拥有调动更多水资源的能力。但很多道人把这句话理解偏了,从而让十方之财为一己私利所用,由此也就枉费了多少善信的布施,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整个道教的信仰,更让自己背上了无数的因果债。
在道教的观点中,金钱并非是万恶之源,人的无止境欲求才会把自己带往无止境的深渊。取之有道、用之有方,这是符合道教阴阳辩证的金钱观。这样的警言不仅是说给一庙之主的当家人听,更是要提点给每一个和信众直接接触的普通道众。我们作为太上无极大道的代表,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是行化的方法,那么我们对自己口吐莲花、心念慈悲的要求就是属于道人的“财”。道人,是尘世与天界相沟通的媒介,也是联结贫穷和富贵两个社会阶层的使者。“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道人是替天行道,就要懂得如何把十方之财用于十方之善业,为促进社会小康、人民共同富裕做出道教应有的贡献。
推动道教逐步完善自身建设,使道教在祖国现代化的路上更能彰显出积极意义,这需要每一位道长都能有足够的人生自觉,更需要道教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监督体制。陕西周至楼观台有一副楹联云:“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祖师之言当铭刻在心。
第二,道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附着在有形物质层面上的是更加重要的道教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传承。那么,在走向新时代的今日,道教是否也遭遇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悖论呢?
道教文化囊括的概念范围很广大,但目前我们所能够展示给社会的有形载体却并不多。如太极、养生、符箓、音乐、道医等等,这些都从某一方面展示出了古老的道教文化。那么既然谈到道教的中国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以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的形式来进一步推广道教文化,如何在原有的形式上做出求新、求变的突破,真正做到既保留了祖师传统、又新颖了人们的耳目视听。以现如今在市场上颇为盛行的养生辟谷班为例,从教内角度来看,一周左右的课程果真就能够起到结丹的效果吗?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正是因为这一让信众亲身参与到道教修行过程中的方式(或者称之为浸入式体验),才真正把玄学的大门向所有人平等地打开。只是在打开这扇门之后,人们还要如何继续修行,这是另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此外,对于一些比较玄深的道教理念,是完全可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卡通动漫、影视作品等内容来传达其真精神的。但在进行此项运作时,我们既要保持道教文化的主旨不能丢,同时还要充分尊重艺术作品创作的规律性和市场性,要做到为我所用,而是唯我所用。倘若把作品变成道文化的说教,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是一个以服务精神至上的时代,道教想要更好地发展、想要吸引到更多人们的注意,就需要放下“道不远人、人自远之”的“高冷”姿态,主动请信众及对道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参与到道教的宗教活动中。一个宗教者最无以描述的、同时也是最引以为傲的便是他自身的宗教体验,道教需要做到的是让每一个信仰者都能够从所信仰的对象中找到归属感,得到文化和精神上的自豪感。只有如此,人们才会主动愿意信仰并宣传道教,并把道教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作为生活的指导思想而应用之。
道教面临的自我古老的传统传教方式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也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所有的修道者都应该明白自己修的这一份道是什么,它不是风水算命,也不是一张符箓就能镇万灵,更不是经忏科仪,而应该是一份文化坚守。术法的使用者是人,且莫把人之根本放在其次,而把术法当成置换金钱名利的工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根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四大古国之中唯有中华文明是未曾断绝的。为何?原因也许就在于我们的先人们辈辈不曾断绝的文化坚守。道人们坚守的是不仅是自度度人的法则,也是顺应天道的规律,更是拯救苍生的慈悲。这份坚守,一样适用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
第三,道教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更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道教的中国化和现代化目标,需要我们的宗教完成从小部分人的自我修持向大众的广开法门的思路转变。哪怕面对的并非是我们自己的宗教信众,道教也应该有足够的慈悲精神去济度这个世界上所有受苦受难的生灵。在完成了自身建设、国民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后,道教还要努力去推进国民的精神信仰建设。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不应该仅仅限制于宗教之上。道教倡导万法皆法于自然,认为万物之中皆含有道性,以至道的高度来看,人世间凡是最真善美的追求,都是值得肯定的信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必定存在着不同的信仰方式,道教的中国化是要为民族大团结做出贡献的。因此,在面向新时代的过程中,道教在坚守本宗教立场的前提之上,对每个人的信教自由都是保持尊重态度的,并且道教要更加着力于引导人们的正信正行,使信仰成为人们心灵的港湾,使教团成为可以彼此互帮互助的地方。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大的困难要克服,这既有道教内部不同派别、地区之间的不同,同时也包含着对其他宗教的误解。但正因为此,才能更加警示我们不要忘记道教传达的包容精神、平等思想、和谐理念、自然原则以及不妄为的处世态度。若能够把这五点精神推广成为全民信仰的基础,这也就为道教的中国化、现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
结语:
道教的中国化和现代化,这并不是我们特定的时代命题。只要历史在发展,道教就需要一直思考如何与时代共进步的问题。历史上,逆潮流而动的案例有很多,教训也都很惨痛。道教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言人,要树立一个中心意识,即:发展好道教是发展好家国的有机组成,发展好家国则是发展好道教的宏远目标。因此,当我们在谈论道教的中国化和现代化问题时,我们谈论的其实也正是道教如何发展的问题。在以上的内容中,我谈及到了三点:道教的自身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民信仰建设。其中每一点,归根于底仍然是“人”的因素占据最重要的地位。道教之所以比其他宗教相对落后,与我们的人才匮乏现状有很大关系。着力培养人才、善于发掘人才、懂得如何运用人才,这是摆在道教发展面前的三大难题。解决好这三道问题,也就为如何着手处理道教中国化、现代化的问题找到了根本的钥匙。
 
本文为作者在第七届“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上的发言,原文曾发布于《中国道教》2018年第六期